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科技成果保密保护至关紧要
//www.workercn.cn2014-04-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科技成果保密保护至关紧要

本网评论员 王宪

  日前,媒体报道了某科研机构在陕西榆林某村沙漠造良田的新闻。该村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改造后的良田亩产土豆6000斤,玉米1600斤,高于国内玉米1200斤的较高产量。因此被授予陕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

  通常意义上,沙漠改造从防风固沙入手,而陕西的这一科研项目,把沙漠一次性改造成良田,前所未有。难怪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士给予“中国原创,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对于这样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创举,媒体不仅介绍了使用的材料,将性能也和盘托出,比例也涉及到,就差说出具体数据了。真让人捏把汗。

  由于工业化起步晚,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改革开放后急起直追,目前尚有一定差距。西方国家还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动不动就“封锁”,使我们获得一点高新技术异常艰难。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创造出具有世界意义的发明,如果因为缺少保护意识而外泄,就太让人惋惜。

  中国有沙漠262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27%,而且呈扩展态势,危害严重。在这些沙漠中,毛乌素不算是大的,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合6330万亩。在宝日勒岱、乌云斯庆、殷玉珍、王果香、盛万忠、王有德、白春兰、牛玉琴、石光银几代植树英模防风固沙努力下,又得天公降水较多的眷顾,使得这次沙漠造良田得以成功。目前榆林的这个村只改造了2800亩,如果依次将全国的沙漠都进行改造,那将是近40亿亩的待开发资源,是中国18亿亩耕地的2倍还多。

  这并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也不是海市蜃楼、天方夜谭。倘若按榆林的沙漠造良田放大样去做,理论上全国的沙漠都有可能改造为良田。我们的同胞不用再去西伯利亚承受高寒,也不用去澳大利亚倒季节,在自己的国土上就把该办的事办完。不仅粮油副食要上大的台阶,牛羊肉纯出口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气候、环境还可以大为改善。那时,中国的耕地终于可以被人口数乘一乘,除一除,总书记案头的大事、小事终于可以得以缓解。慢说国家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不授予都难。

  科学发明的过程单调乏味,耗资巨大。成功的窗户纸一旦捅破,人们才知道不一定都是神乎其神,而且不少使用起来还是物美廉价。越是这样,越接地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显著,意义也就越非凡。沙漠造良田项目正是这样。

  沙漠不止我国独有,简单易行的改造技术却是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造。经过千辛万苦,不可不当回事。在核心技术严格保密的基础上,包括所用的材料,如果是我国独有,精密勘探、摸清家底之后应采取禁采等保护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定价,不仅变“废”为宝,还有可能从此变成比稀土还重大的战略物资,昔日的丑小鸭当然要变为金凤凰。如果世界各地都有该材料,名称、技术更应严格保密,以使将来有可能技术出口时,提高原材料的附加值。

  保密的目的是保护,申报国际专利是保护的最好形式。从技术、材料、工艺等多环节申报专利,力求使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得到大面积覆盖。以使不仅受益于技术本身,知识产权也带来效益。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做的,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