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经济改革: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www.workercn.cn2013-11-0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经济改革: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本网评论员 曾一巳

    《工人日报》11月4日全文刊发了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会上,李克强总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强调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稳中求进”的中央工作总基调,并再次传达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万众期待的全面改革总体部署即将展开,已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还将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

    目前,我国已经从高速经济增长阶段步入了中高速阶段,两位数增长率时代过去,成本竞争优势也在减弱,“稳增长、保就业”依旧是最核心最重要的经济大事。对此,李克强总理抛弃了短期刺激的方式,而强调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看重长远经济发展。事实上,改革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长期内为人民发红利,这也是2013年财经界最热名词“李克强经济学”的落脚点。

    一方面,经济现实告诉我们,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我国财政赤字率已经达到了2.1%,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也超过了100万亿元。一味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带动短期投资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长期增长的要求,反而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不良贷款风险,从而引起损害市场和经济合理运行以及影响人民生活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经济现实要求我们,经济需要一系列深远改革以清除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表现在一系列问题上,比如为什么民众创业难?为什么企业贷款难?为什么一些产业产能过剩,而服务业却又短缺?为什么储蓄水平高,而内需却又不足?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到了简政放权、调整结构,提到了扩大开放、发展城镇化,意在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政府释放的改革信号来看,即将开展的重大经济改革部署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并将很可能深远地影响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运行。虽然前进路上风险很多、挑战不少,但包括上海自贸区试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在内的经济改革措施已经摆上桌面,银监会在就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增加风险发出警告,央行则警示房地产、地方债等突出问题。

    就此看来,改革就是直面那些最难的难题,涉及最本质原则性的变化,而不是流于表面的“高歌猛奏”,也不是仅仅作用于一时的措施。改革或许将艰难缓慢,但一旦开始,将朝着社会主义目标稳步前进。有了政府的改革决心和人民的勤劳智慧,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和谐更科学更为人民谋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