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好了更有“面子”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里子”好了更有“面子”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6-27 09:13

  原标题:“里子”好了更有“面子”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并就此作出了具体部署。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也要求,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人口规模明显扩大,城市面貌越来越亮丽。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屡见不鲜的“城市看海”等问题,也成为影响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正转向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蕴含着巨大内需潜力和强大发展动能。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重要时期,急需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等观念,加快补齐地下管网等严重不足的短板,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作为节地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保障城市安全、改善城市面貌,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实实在在补短板、惠民生之举。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多地取得积极进展。例如,截至“十三五”时期末,广东累计建成综合管廊484公里,山东累计建成综合管廊801公里;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管廊32条,总长度199.69公里。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后,各地在这方面也多有部署。例如,安徽提出,支持采取PPP模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今明两年力争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福建提出,今年加快在建的38个113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黑龙江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给予专项债券支持。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实践来看,“谁来建”“怎么建”“钱从哪儿来”等问题仍需明确和完善,以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系统谋划、整体协同,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统筹各类管线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灵活采取多种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再次,完善融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熊丽)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