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逼到墙角, 这样的“任性”可以有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把自己逼到墙角, 这样的“任性”可以有

来源:天津日报
2021-09-22 09:14

  原标题:把自己逼到墙角,这样的“任性”可以有

  “要塑造好一个角色,就要‘把自己逼到墙角’,才能有所突破”……不久前,演员冯远征在人民日报撰文,说透演戏与做人、明星与演员的关系,获得公众认可。做事,就要有一股“把自己逼到墙角”的劲头。

  “把自己逼到墙角”,意味着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舒适区”,说的是人往往习惯已经成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旦做出改变,就会焦虑恐慌。舒适,很多时候,是成长成才的阻碍。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畏缩不前、能力下降,一旦逼着自己朝着更高目标走出去,敢于尝试、突破,就会将自我提升至新的层次。上世纪80年代,为了演好农村大嫂子,演员王馥荔和村民同吃同住四个月,学种地,学农村妇女走路,甚至观察她们吵架,成功塑造了贤惠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并获得了“天下第一嫂”的称号;1951年,作家柳青从北京来到陕西,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创造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创业史》……这些“厚积”后的薄发,也是不断“打碎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

  反观现在的一些“流量小花、人气小生”,动辄就上榜热搜、占据C位,却“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啥都用替身”,如此把演戏当儿戏的“顶流”,正是人们所说的“塑料演员”,看上去鲜艳夺目,实际上毫无生命力,也不可能成就好的作品。

  “表演是一个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的过程。想要完成这样的转变,需要生活的积累和持久的学习。”这篇写给演艺圈内人的话,也适合广大年轻人读一读。如果说“把自己逼到墙角”看的是决心勇气,那么实现突破就要靠积累和学习的耐力实力。如今,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饥饿感”,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像一块高效蓄电池一样,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上成就不平凡的光彩。

  敢于“把自己逼到墙角”,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在不久前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来自云南的游泳运动员郑涛出发时紧紧咬住毛巾、接近终点以头触壁,最终四获金牌四破纪录,他说“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我们把内心的力量激发出来,当我们把拼搏当作最美姿态,当我们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的时候,就发出了“金子”般的光芒。(闫丽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