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中秋月 昂扬家国情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万里中秋月 昂扬家国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9-19 14:49

  原标题:万里中秋月 昂扬家国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约而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定为法定假日。中秋佳节,人们通过拜月、赏月、思月,形成亲人团聚,涵养家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在中秋节这样的载体中,使个人、家庭、民族、国家融为一体,理性升华。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话亲情。寓理于亲、由情入理,成为中秋佳节触景生情、情理交融的重要表达实现方式。中秋节不仅仅是亲人团聚的节日,更是充满深厚文化内涵、引起人们深刻思考、不断形成思想升华的佳节;人们不仅享受“物质会餐”,并且收获“精神足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先人的哲学智慧,从中秋赏月思月中便能深深感悟。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发展规律。 浩瀚宇宙,斗转星移。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宇宙体按照自己的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从而呈现出既各行其道、又相互牵制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运转规律。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不同位置时,会显现出“圆月”或“缺月”;天有不测风云,从地球上观测月亮,由于受云层的影响,会形成“阴晴”。这是自然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法改变、无法更替,此乃千古不变之公理。

  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人生发展规律。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见各种各样的事,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悲伤与欢喜同在、分离与重逢并存、挫折与顺利共生,会经常不断地伴随在人生道路的行进之中,贯穿于每个人前进征程的全过程。这是人生成长中的必然现象,无法选择、无法回避,只能勇于面对、自我调整,遵循规律、把握方向,走好健康成长之路。

  事有跌宕起伏,这是事物发展规律。 由于客观事物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各种条件、各种环境影响,而呈现出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不确定性特征。任何事物发展过程,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冷静观察、理性判断,在绝对运动中抓住机遇、开创新局。我们要善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变化中取得发展主动权,在变化中把握人生航向,在变化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宏观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逻辑,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必然结论。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奔腾向前,势不可挡。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具有不可抗拒、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从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中展现出不可逆转的真谛。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人到半山、船过中流,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历史进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还会有许多不可预料的激流险滩,还会有许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只有中流击水、乘风破浪,才能胜利到达光辉的彼岸。

  从微观上看,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鲜活缩影。 党强国家强,民族好人民好。我们每个人与中华民族同生同长、荣辱与共,形成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从而形成凝聚人心、汇合力量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只有把个人的智慧和能量汇入时代潮流之中,才能形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我们深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有风有雨是常态,顶风冒雨是心态,风雨无阻是状态。只要我们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冲破人生征途上的一切惊涛骇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伟业中,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壮丽篇章!

  大千世界,哲思无限。中秋佳节话哲学,“话”出了我们奋斗人生的蓬勃朝气,“话”出了厚重底蕴的浩然正气,“话”出了家国情怀的昂扬锐气。每个佳节都是一个契机、一个坐标、一个起点,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朝更远的道路前行!

  (作者:李峰,系中国社会科学网特邀评论员、辽宁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