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促消费,“后半篇文章”更关键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消费券促消费,“后半篇文章”更关键

来源:新华日报
2021-09-17 11:32

  原标题:消费券促消费,“后半篇文章”更关键

  中秋、国庆将至,南京将分三轮发放消费券,包括商场超市消费券、餐饮消费券和锦鲤消费券。不少市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拼手速准点抢券。

  南京市民对消费券并不陌生。去年3月,面对疫情冲击,南京率先向社会投放3.18亿元消费券,从之后的审计结果来看,该轮消费券撬动消费市场效果明显,尤其是餐饮电子消费券,覆盖餐饮商家超过12万家,核销率达68.86%。今年,南京禄口机场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对经济稳定运行再次造成冲击和影响。及时出台针对性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稳预期、渡难关,恢复经济发展、积蓄发展动力显得尤为迫切。再度发放消费券,将有助于恢复区域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快推进经济全面复苏。

  拉动消费,对于恢复经济活力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市场,要依赖大体量消费规模支撑起强劲供给侧,继而驱动经济生态大循环的良性运转。随着“双节”临近,消费回补和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有消费券作为催化剂“启动”居民的消费意愿,无异于为消费回暖装上“加速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消费就是最直观的“信心指标”。发挥消费券的最大效能,让它惠及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需要精打细算、妥善安排。

  从此前消费券的发放来看,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一方面,是涵盖人群还不够广。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发放限量电子消费券,在技术上是便利了,可对消费者来说,成了一个拼操作、拼手速、拼运气的“游戏”。特别是一些不能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视障人士以及其他困难群体,很难参与抢券,而他们又恰恰是需要帮助的对象,不应将其排除在消费优惠覆盖范围之外。当然,发放消费券不能等同于爱心慈善或困难帮扶,其根本目的是刺激消费,但在确保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会让这项举措更具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消费券使用起来仍不够便利。比如有效期较短,不抓紧用很容易过期;规则较为复杂,有的券须关联特定银行卡;设有消费类别和门槛,比如“满减”套路等。

  消费券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它也不是“万能灵药”。消费市场是一套复杂的系统,经营成本的变化、商家的信心预期、职工的薪酬待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因素,往往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在提振消费这篇“大文章”里,如果把推出消费券看作“引言”“序章”,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才是关键。各地需综合施策,打出更多、更精准的“组合拳”: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市民消费意愿;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健全消费产品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满足消费提质扩容的需求。此外,还应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为企业纾困减负,提振投资信心,通过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更强劲的消费动力。(袁媛)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