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之下保秋粮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灾情之下保秋粮

来源:半月谈网
2021-09-17 08:16

  原标题:灾情之下保秋粮

  夏粮丰收之后,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以上的秋粮收成如何,关系到全年粮食能否保丰收,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今年七八月间,各种极端天气带来的灾情频发。人们不免担忧,今年秋粮产量能否实现连丰。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来自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6300多万亩。而进入八九月份的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不少地方灾情仍在继续。各类灾情叠加出现,一边是暴雨酿成灾,一边是久旱盼甘霖。不仅如此,贪夜蛾、红火蚁等虫灾也在蔓延,已经威胁秋粮生产。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今年频繁的灾情之下,保秋粮成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视频调度会上强调,要清醒认识秋粮生产面临的风险挑战,全面落实好抗灾夺丰收措施。紧接着,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分区分类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丰收到手。

  除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在防灾减灾保秋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秋粮丰收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是,客观形势仍然严峻,要确保丰收尚须紧盯薄弱环节,补齐短板。

  一些地方对灾情给秋粮生产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对灾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存在“重救轻防”现象,灾前预防意识较为薄弱。

  还有一些地方未能统筹兼顾,以致顾此失彼。一方面,当抗疫、抗洪、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纷至沓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压力重重,部分地方存在“疲于应对”“打乱仗”等现象。另一方面,在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阶段,一些地方保秋粮工作谋划不够、协调不力、衔接不畅。特别是未能有效动员调配多种资源,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正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和统筹上的不协调,导致应对不力。部分地区甚至发生工作人员擅离职守、脱岗空岗、瞒报损失等问题。

  秋粮大面积收获近在眼前,打好秋粮保卫战,须克服以上短板,靶向发力。

  ——绷紧思想弦。要克服麻痹思想,增强防控疫情与防灾保粮两不误的认识。

  ——睁大监测眼。当前各地区要紧抓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研判的相关工作,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加强应对演练。技术服务人员应指导农户提前疏通排水渠道,储备好机泵、沙袋、农机具等必要物资。与此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

  ——闯好应急关。洪涝灾害来袭,要全力组织田间抽水排涝,受灾程度较轻的地块要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对已经改种补种的地块要做好肥水调控;其他未受灾地块则加强田间管理,力争以丰补歉。

  ——守牢主产区。紧盯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南方稻区等秋粮主产区可能出现的早霜、寒露风等灾害,把促早熟等关键防灾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注意防控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玉米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以期“虫口夺粮”。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相信,只要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能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就能牢牢把住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我们期待,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稻花香里说丰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画卷,一定能在神州大地上铺展开来。(姚政宇)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