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21-09-17 08:49

  原标题: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大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划了保障粮食安全的红线、底线,也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完善粮食安全的保障线。9月16日,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规划》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在有限的耕地里精耕细作、优良作物品种一直是应尽之事,其中,中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改良为中国持续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创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17年连续丰收,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

  根据《规划》,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意味着只要扎实搞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我国每年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就能提供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能够满足近八成的粮食消费需求。这一目标如果实现,则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可以说基本无忧。

  需要提醒和注意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高标准农田”这五个字。什么是高标准?高标准的建设如何才能达标?高标准农田的可持续性如何保障?高标准建设的资金及建后管护能否及时到位?诸如此类,可以说,建设高标准农田,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从已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来看,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是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关键一环。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分散管理,需要统一资金筹措、统一投入标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不同地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类似“省级统筹、县为主体、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多方参与”的项目推进机制。

  高标准农田一定要具有可持续性,在应对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周密布局与建设,不要求所有田形都方方正正,但一定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此外,高标准农田的可持续必须以生态优先、环保节能为重要前提,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力求农田水利与绿色生态相协调。

  更重要的是,高标准农田不是一次性规划建设,后期更需要管理和维护,真正让高标准农田“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各地要统筹建立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新机制,让高标准农田管出产能,管出“高标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这是一盘大棋,关乎民生、关乎稳定、关乎安全,必须全力以赴高标准建设。(唐福勇)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