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泡茶”?采耳行业野蛮生长须警惕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耳中“泡茶”?采耳行业野蛮生长须警惕

来源:齐鲁晚报
2021-07-21 13:36

  原标题:耳中“泡茶”?采耳行业野蛮生长须警惕

  采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人称“很舒服”“欲罢不能”,但也有人由此造成损伤入院,甚至引发官司。

  采耳,俗称为掏耳朵,是中国七十二行中的一技。近年来,借着消费升级、文化体验的名义,采耳文化成为新“风口”,然而行业兴起的背后,乱象也随之而生。

  遍地开花、泥沙俱下,似乎成了多数新兴业态难以打破的魔咒。当前,采耳行业就处于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一方面,各地采耳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风靡全国;另一方面,采耳行业乱象频出,有人遭遇“天价掏耳费”,有人因在修脚店体验采耳染上“脚气”,不少采耳师一周速成甚至花钱买证……看似红火的“耳屎经济”已蒙上一层阴影。

  从健康角度看,频繁采耳毫无必要。“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不仅能够保护耳道皮肤、粘附外来物质,阻隔巨大噪音、保护鼓膜,其中富含的脂肪酸还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医学界人士反复提醒,耵聍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洁能力,正常人不需要经常采耳,频繁掏耳朵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一时采耳一时爽,一直采耳医院躺”,绝非危言耸听。

  尽管如此,采耳行业依旧如脱缰之马疯狂扩张。据报道,数据显示,目前可查的19608家与“采耳”相关的企业中,有超过11000家都是在2020年及2021年成立,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和连锁加盟商还在快速扩张,把采耳称为“大健康”“新风口”。在社交媒体上,采耳更是成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流行文化。

  采耳何以疯狂?除成本少、门槛低、回报快等因素外,采耳服务最大程度地迎合了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升级、文化体验、时尚社交等多种需求。对消费者来说,掏耳朵不仅仅为了健康,还为了体验“像踩了电门一样”的酥麻感;对从业者来说,采耳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掏出耳垢,还包括“特色洗鼻”“银珠洗眼”“香薰耳烛”“耳脑SPA”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服务项目。

  繁荣景象之下,其实早已隐患重重。各门店争相在场景体验上下功夫,装修越来越高档,花样越来越多,话题性越来越足,但安全卫生难以保障,甚至采耳工具消毒不到位或循环使用,给消费者带来感染风险。不少速成的采耳师既没技术又无经验,其风险同样不可小觑。目前采耳行业并没有国家认可的技能资格证书,各种培训机构参差不齐,有的直接售卖证书,行业门槛之低令人担忧。

  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既包容又审慎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显然不能放任乱象不管。据报道,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一些采耳服务“越玩越野”:各种不明液体倒入耳中,用树叶向耳中“浇水”,甚至搞起在耳中“泡茶”的噱头……凡此种种,都会对消费者的耳朵造成很大伤害。近年来,因采耳引发的各类耳朵感染案例时有发生,已给无序发展的行业敲响了警钟。(陈广江)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