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阿富汗撤军的不甘与不得不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美从阿富汗撤军的不甘与不得不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4-18 14:16

  原标题:美从阿富汗撤军的不甘与不得不

  美国总统拜登4月14日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今年9月11日前撤出,以结束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同日,北约成员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举行线上会议,决定从5月1日起的“几个月内”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到如今决定撤军,历经20年,阿富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打得最长的一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令美国及其盟友深陷“帝国的坟墓”,也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在历史的长河里,20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具体到当下说,20年又太过漫长——如今在阿服役的美国军人,在阿富汗战争打响之时大都尚是稚童。20年里,白宫主人换了四拨,驴象换位三次。拜登总统就说:“我是第四位处理美国在阿富汗驻军问题的美国总统。两位共和党人。两位民主党人。我不会将这个责任推给第五位美国总统。”

  问题是,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强大的军事同盟,美国和北约为何在阿富汗打了20年还是“深陷泥潭”?为何如今在没有完全打赢的情况下撤军呢?眼下的阿富汗,就是美国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可惜与不甘是因为,美国当年打阿富汗战争曾风光无限,也曾是一步战略妙棋,哪知如今却成为一局烂棋。

  回望历史,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曾被广泛认为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次军事行动,因为美国刚刚遭到“9·11”恐怖袭击,拥有反恐的“道德制高点”,不仅北约以及美国盟友支持,也得到包括中俄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阿富汗赖着不走且不断大打出手凸显了美西方自私自利的“楔入中亚”战略考量,让许多国家反感。

  众所周知,地缘优势决定着阿富汗的特殊战略地位。冷战结束后,如何打入被俄罗斯视为自己势力范围的中亚成为华盛顿的重大战略考量,阿富汗战争使美国顺理成章进入中亚,华盛顿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曾有西方学者调侃道,按照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实力,拿下区区阿富汗怎会持续经年?让阿富汗不消停不过是让美国与北约赖着不走的借口。去年年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尚公开不认同完全撤军的说法,他认为致力于阿富汗的未来对北约来说十分重要。

  如今,美国和北约为何要改弦易辙呢?原因是:虽心有不甘,但不得不选择放手。

  其一,战争耗费巨大,从阿富汗撤军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白宫是在迎合这种民意。这场战争夺去近2500名美国军人的生命,另有近4000名美国承包商在这场战争中身亡,有超过两万名美国人受伤。美国累计已为阿富汗战争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参战士兵回国后还将长期消耗巨额医疗费用,到2059年这一费用总计将达1.4万亿美元。大量生命的逝去以及无底洞式的金钱耗费,日子越过越紧的美国老百姓希望尽早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亦是人之常情。

  其二,阿富汗复杂的山地地形与社会宗教情况决定着,塔利班犹如打不死的小强,美国与北约虽有压倒性优势,却不能彻底消灭塔利班。为了稳定局势,美国改变策略——与塔利班进行接触谈判,推动阿内部和解。在去年2月底于卡塔尔与塔利班达成的协议中,美国承诺在2021年5月撤出所有军队,作为交换,塔利班承诺阿富汗不会被极端分子所利用。

  所以,尽管拜登与特朗普水火不容,但在从阿富汗撤军问题上,两人意见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将撤军时间线延后到今年9月11日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人们关心的是,撤军之后局势会如何发展?

  美国依然想在阿保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一定能实现。拜登表示,美国今后将不会在军事上介入阿富汗,但在外交和人道主义方面的工作仍会继续。美国将继续支持阿富汗政府,向阿安全部队提供支持。

  阿富汗内部稳定前景黯淡,严格说来,越战之后一幕不排除不会重演。当前,喀布尔当局的军事能力并不能压制塔利班,偏远地区更是处于失控状态。阿富汗国民议会人民院议长拉赫马尼日前就表示,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内战。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发布的一份威胁评估报告说,塔利班“有信心能够取得军事胜利”。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奥汉隆认为,撤军可能会使阿富汗面临内战加剧、种族清洗、国家分裂。

  所以,实力下降的美国心里想的是有选择的全球战略收缩,至于阿富汗是不是会成为第二个叙利亚,白宫似乎并不太在乎,起码是顾不上了。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