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治理盲区不能“等风来”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清除治理盲区不能“等风来”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4-09 16:54

  原标题:清除治理盲区不能“等风来”

  一阵风来,垃圾四散——街心花园花坛里的这一幕,竟成了崇文门内大街98号院门前的“老大难”。对此,物业保洁、园林绿化及道路环卫三路人马,也都看在眼里,却不约而同表示:只能根据垃圾被风吹到哪里,再确定究竟是哪方的事儿。

  谁来扫垃圾,还要“等风”分配?如此困境令人尴尬,但在城市运行中,因所属辖区不同、相关单位任务分工不同而造成的“几不管”现象并不少见,且往往还是推诿扯皮的重灾区。既说不清是谁的活儿,那就谁也不抻头、不负责,久而久之,乱象滋生,几堆垃圾都是“小事”。

  若隐若现的分界线,对接着真切可感的大问题。就拿花坛里的垃圾来说,物业保洁的职责范围在小区之内,园林绿化的工作内容是浇水养护,道路环卫的清扫区域是公共道路,大家都在照章办事,管着自己这摊,但治理的漏洞,就在大家都未“失职”的情况下出现了。平心而论,城市治理内容庞杂,势必要有一定的分工,不同的辖区和职能部门也应有自己的工作边界。但也要看到,城市运行是一个有机整体。街巷道路也好,商区社区也罢,管理维护固然分属不同责任主体,但并非都那么泾渭分明。特别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随着时空变化、人员流动,管理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倘若僵硬执行、责任割裂,都瞅着“风往哪儿吹”,自然就会疙疙瘩瘩、彼此掣肘。

  眼下,经群众反映后,98号院所属街道已协调各方聚到一起,协力清理“卫生死角”。但问题在于,这次垃圾扫干净了,下次呢?这片花坛清理了,其他盲区呢?呼吁相关主体向前一步、主动一些是必要的,但标本兼治,依然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长效联动机制。越是“几不管”地带,越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方协同,讲清责任分工。哪怕是垃圾清扫这样的小事,谁来分类、怎么运送、如何排班,都要大家坐到一起,细化任务并框定下来。用一位老街坊的话说,“这地上的一厘米归谁管都明确了,那推诿和扯皮可不就没了空间”。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要求也越高。今天的北京,已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迈进,格长、河长、街巷长、楼门长等一系列破除条块分割、切细治理单元的政策创新,正显示出积极效应。沿此思路,主动发现“治理缺环”,激活“责任盲区”,我们的“治理工具箱”一定会越来越丰富。(汤华臻)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