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更多自主创新生力军-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好网评

时代呼唤更多自主创新生力军

光明日报评论员
2020-12-30 16:42:50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长达千米的港岸线上,空无一人,大型机器人高效流畅地抓取集装箱,全自动码头导引车来去自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充满科技感的这一切,就算是对未来科技有所了解的人,都深受震撼。而实现从无到有、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最初只有8人的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但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确是一片空白,赴外国学习核心技术却遭各种以“保密”为由的防备与壁垒,既如此,张连钢们下定决心自己干。无资料、无外援、无经验,没有吓退他们;时间与资金压力巨大,没有压垮他们;试验中的失败以及“大家”“小家”的情感撕扯,没有动摇他们。这支青岛港“土生土长”的创新团队,历经多年探索,成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架构起了中国”智慧港口”,填补了中国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的空白。

  每一次的挑战自我谈何容易,每一次的开拓创新又何其艰辛!多少个没日没夜的连轴转,多少次自我消化挫败感反复尝试,多少次偷偷咽下为人子女与父母的愧歉……信念和精神就藏在这每一次或大或小的选择取舍间。张连钢们如此拼命,自然是为了一口气,为了向世界同行证明“我也能行”“中国也能行”,一如“深探”只为祖国的黄大年,一如极致“燃烧”的南仁东等等。在整个拼命的过程中,张连钢们所展现出的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值得更多的赞誉和学习。

  写在青岛港的“智慧高地”建设故事,被认为是“振超精神”在新时代的践行版本。21世纪初,同是青岛港员工的许振超苦练技术,琢磨出一套集装箱装卸绝活,创造了“前自动化”时代的效率记录。从许振超到张连钢,我们能清晰看到爱岗敬业、勇于探索、不服输精神的传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从港口码头的前自动化时代到全自动化时代,科技创新正超越一切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在“十四五”时期12项核心任务中,创新被列于首位。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样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自动化码头这一“大国重器”方面实现追赶到引领的“连钢创新团队”,是当之无愧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定位、校准前行方向,调整发力重点,是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劳动者都应自我追问的。

  科技创新从来没有什么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失败不惧挑战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时代的舞台等待更多张连钢们的竞相登场。

编辑: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