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重组盘活的N种方式①】重要的是,治理“僵尸企业”的生存土壤-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来论

【“僵尸企业”重组盘活的N种方式①】重要的是,治理“僵尸企业”的生存土壤

方大丰
2020-10-13 07:20:5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治理“僵尸企业”本质上是一场事关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战役。

  “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是资源错配、人为干预市场的结果,意味着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够完善。

人民视觉 供图

  从计划到市场,经历长期艰巨的改革攻坚,“市场化”已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发展的关键词。到今天,“市场主体”成为人们对企业“约定俗成”的新称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渐成共识,出清“僵尸企业”更彰显了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啃硬骨头”的决心。有理由期待,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会进一步健全。

  尊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才能优化市场生态,促进要素与资源自由、合理、充分流动。现实表明,“僵尸企业”往往意味着僵尸产业的存在,其长期耗费大量金融、政策和社会资源,不仅意味着对其他市场主体的不公平,更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从“僵尸企业”到僵尸产业,是一个“恶性循环”。有观点认为,在一些传统产业,“僵尸企业”如同寄生在产业链上的恶性肿瘤,侵蚀了产业的生机,浪费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和资源。

  在各地展开的“僵尸企业”出清行动中,人们注意到,过程难言轻松,面临着“人往哪里去”的老大难问题,也有政策打架、相互掣肘的现实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僵尸企业”已与地方政府形成“合谋”,甚至形成对地方政府的“绑架”。舆论亦注意到,扭曲的政绩观以及对处置 “不良后果”的担心,种种因素造成少数地方政府或机构的处置动力不足,不敢担当作为,也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应对能力。

  有些“僵尸企业”的发生可能存在值得同情的周期性、政策性原因,但大量“僵尸企业”长期僵而不死,则充分表明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尤其是管住、用好“有形的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有任务表,有出清令,按照“兼并重组一批、加强管理提升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配套政策也逐步完善,各地正围绕处置“僵尸企业”的改革重点,推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行业的公平竞争,本报从今天起连续推出的相关报道也表明,“僵尸企业”处置是系统性工程,各地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成功经验。

  实践证明,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需要发挥好市场作用,同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把释放大量沉淀资源与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以及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要在全面完成出清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治理“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生存土壤,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