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从烧纸到网祭,清明的仪式感,你在意吗?-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e网评

[工人日报e网评]从烧纸到网祭,清明的仪式感,你在意吗?

2020-04-04 13:39:30  来源:中工网
  从烧纸到网祭,清明的仪式感,你在意吗?
  文/龚先生

  e网评黑白.jpg

  《半月谈》记者近日夜间在北京城区街头看到,仍有人置政府禁令、劝导于不顾,在路口焚香烧纸,以这种形式“遥祭”故去的亲人。北方春季气候干燥,路口人流车流繁杂,这不免让人心惊肉跳。

  今天是清明节。慎终追远、缅怀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正所谓“故人亡灵飘九霄,世人泪流化雨浇。情悲意切祭祖先,后人不忘祭哀思。”

  在上述新闻的跟帖中,网友的态度大体分了两派:有人认为“路边烧纸是陋习,最愚蠢的方式”;有人则认为烧纸祭祀是传统,并非迷信,改变祭祀方式不能操之过急。

  随着绿色殡葬、低碳祭扫以及环保理念的持续提倡,近年来,传统的祭扫方式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比如有的网上纪念堂,可以在登录后自主设立已故亲人的纪念堂,有烧香献花功能;还有刚刚兴起的社区集体公祭、私人代祭,等等。

  在今年抗疫背景下,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很多地方要求暂停在公墓等殡葬场所举行现场祭扫或集体公祭,代之以网上祭扫等“无接触”模式。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网上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并不被认可;而诸如烧纸、上香等传统祭祀方式,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对。

  从祭祀便利性的角度看,城市和农村有着巨大差异。乡村的墓地基本都在村子周边,而城市中只有少数陵园,大多离市区较远;在观念上,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观念差异较大,当前的“云祭扫”等,响应者和支持者多为年轻人,中老年人则认为没有现场感的祭祀,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从文化习俗的角度看,我国地域广,各地风俗不同,有的地方早已实现了献花或坟头压纸代替放炮、烧纸,有的地方民众则只认烧纸上香,甚至存在攀比心理……

  清明祭祀,情绪宣泄和表达总要有个出口。承袭传统与培育新风的关键,是找到平衡点,顾及更大范围民众的情感需求。

  很多网友认为,人们并不是非要一定到现场祭祀或烧纸,而是希望能有个可触可感的地方,有一些象征性的、有仪式感的祭祀行动,更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城市道路边“画圈烧纸”或者家中供奉灵牌,就是一些人寻求心里踏实的手段。

  清明节祭祀故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烧纸上香在很多人看来是“百善孝为先”的某种延续。如果说这是封建迷信,或者一声令下而禁止,不少百姓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就像一条获赞颇多的跟帖所说——“移风易俗,改天换地,难!不妨在喊着刹车之余,更加人性化一点,建立一些临时性祭奠的场所,延长观念变革的过渡期。”

  生者之所以如此看重现场祭祀和烧纸上香,除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外,很大程度上是寻求一种情感寄托。为此,提倡“云祭扫”的同时,不妨想想办法,多关照类似“可触可感”的仪式感诉求。

  比如,社区统一设立烧纸处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划定禁止明火的范围等。今年四川成都市政府就出台文件,划定了具体的禁火范围,指导民众安全祭祀。

  移风易俗,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尊重民意,引导风俗的转变,需要更多春风化雨式的行动,当然,还要有更多耐心。

编辑:王妍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